新華時評:謀發展不能踩著生態紅線丟了底線
發布時間:2024-05-26 點擊數:485
水質持續惡化、治理流于形式、違規種植死灰復燃……近日,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曝光了7省(市)首批典型案例,現場觸目驚心,結論令人深思。
在洞庭湖水域的澧水河口濕地保護區,當地水利部門多次違規審批企業在保護區內非法采砂;為了采砂合法化,地方政府擬將采砂地點調出保護區,未得到上級部門批準。
在云南臨滄市臨翔區,有企業將126畝天然林按人工林違規申報,實際采伐面積更是達到了159畝。臨翔區林草局申請將上述非法采伐區域調出天然林范圍,省市兩級林業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把關不嚴,予以同意。
從此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情況看,不少地方都有類似問題。記者了解到,曝光案例所涉產業很多都是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一些地方監管不力甚至監守自盜,從根子上說是因為地方經濟始終在發展老路上兜兜轉轉。
不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高線”,踩著紅線、丟了底線,依賴傳統發展路徑,這是當前一些地方的現實寫照。
暴露問題、明確病灶,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正如在鄱陽湖督察時,一位地方官員所言,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是倒逼地方轉變發展方式,“靠湖吃湖也要換個‘吃法’,不能再走以前那種圈湖占地的老路。”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是口號,堅持高質量發展要落在實際行動中。守好生態紅線,挖掘生態紅利,需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因勢利導發展產業,地方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
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功在當下,利在千秋。此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之后,各地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以此為契機,立足長遠謀劃未來,走出一條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