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煤炭怎么干?地方兩會釋放新信號
日前,各地兩會陸續閉幕。隨著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出爐,主要產煤省份的煤炭產業發展路徑也清晰明了。
聚焦能源安全 夯實煤炭家底
2023年,山西、內蒙古、陜西等煤炭主產區交出硬核保供答卷。
2023年,山西煤炭產量在連續兩年每年增產1億多噸的基礎上,再增產5743萬噸,達13.78億噸;累計建成智能化煤礦118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491處,全省煤炭先進產能占比超過80%。
2023年,內蒙古煤炭產量12.2億噸,完成9.45億噸保供煤任務,電力總裝機超過2億千瓦,實現煤炭保供量及外送量、電力總裝機及新增裝機、新能源總裝機及新增裝機、總發電量及外送電量、新能源發電量、煤制氣產能“10個全國第一”,保障了29個省份的能源需求。
2023年,陜西規模以上原煤產量7.6億多噸,同比增長2.3%。陜西堅持能源與非能穩產并舉抓工業,巴拉素等10處煤礦建成、釋放產能3145萬噸。
2023年,貴州原煤產量達1.53億噸、同比增長10.8%;煤礦規模化、智能化邁出實質性步伐,建成投產40處井工煤礦和渝南、鑫達露天煤礦。
進入2024年,山西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依法合規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全力穩定煤炭產量;推動10處煤礦開工、8處煤礦進入聯合試運轉;新建智能化煤礦150處,力爭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83%。
內蒙古將積極發展銅、鐵、煤等主要進口產品精深加工,支持阿拉善進口煤炭儲配交易基地建設。
陜西將堅持穩煤、擴油、增氣并舉,夯實能源基本盤,煤炭、原油、天然氣產量將分別達7.8億噸、2470萬噸、350億立方米以上。
新疆提出,加快發展煤炭煤電煤化工產業集群,進一步釋放煤炭優質產能,加大準東、哈密、吐魯番、準南等地煤炭勘探開發,著力打造國家大型煤炭供應保障基地和煤制油氣戰略基地。
寧夏將有效實施資源能源增產擴能計劃,加快實施域內6處新礦開工、域外“疆煤進寧”等重點工程,加快建設寧東大型煤炭集散中心,盡快實現全自治區煤炭總產能超過1.4億噸的目標。
貴州將做強現代能源產業,建成投產35處煤礦,原煤產量達1.65億噸以上。
甘肅將深入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爭取核準建設12處煤礦,新增煤炭產能3540萬噸。同時,抓好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設。
錨定轉型升級 降碳減污擴綠
除了能源保供外,各主要產煤省份政府工作報告還聚焦傳統能源提質升級,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
2024年,山西將繼續加快推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加快晉北采煤沉陷區新能源基地建設,積極開發地熱能、生物質能,力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47%。
“加快煤層氣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有效遏制煤礦瓦斯災害發生、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助力‘雙碳’目標實現以及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藍焰煤層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勘探分公司副經理何宜霏說。
陜西將推動陜煤年產1500萬噸煤炭分質利用、國能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兩個千億級項目開工。同時,以減排、減煤、減卡為重點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調整,力爭煤炭主產區鐵路運輸比例達到90%。
新疆將優化能耗“雙控”管理,推動工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支持煤炭、油氣、礦產等重點產業高端化、綠色化、低碳化發展。
山東將著力強化節能降碳,提速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示范工程,支持東營打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示范基地。
河南將開展傳統產業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實施節能降碳改造項目200個以上,基本完成水泥、焦化企業超低排放改造。
安徽將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減量替代,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350萬千瓦以上。
河北將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風電光伏項目和新型儲能項目建設,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1500萬千瓦。
遼寧提出,加快采煤沉陷區和撫順西露天礦、阜新海州露天礦等礦坑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廢棄礦山復綠行動。
四川提出,推進國家級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和省級園區循環化低碳化改造試點示范,建設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
云南將增煤電、擴光伏、優水電、配儲能、強電網,力爭供應電煤3500萬噸以上。推動“水火風光儲”多能協同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加快打造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和全國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